微电子封装技术研究团队
以典型传感器/半导体器件与芯片为研究体系,基于多尺度仿真技术,建立了可实现“微观现象与机理探寻→材料设计与筛选→器件界面设计、行为表征与控制→器件与系统可靠性分析” 全链条的高效、经济且富有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中SCI-1区期刊封面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并在实际科研项目和企业实际产品研发中得到推广应用。这些研究不仅拓展了微电子的应用领域,而且为各种新型微电子器件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在国际领域类期刊和领域内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论文近250余篇(SCI论文15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出版本科教材2部。 | 杨道国 梁才航 胡晓凯 潘志亮 蔡 苗 肖 经 秦红波 俞兆喆 李望云 何思亮 刘东静 黄家强 陈小勇 位 松 程 燕 黄兆岭 耿道双 |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
沙巴足球(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团队。2018年经过学院的学科方向和科研团队整合,将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团队与机器人、智能制造相关研究团队合并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共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及博士12人,讲师3人。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60多人。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5岁,是一直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科研队伍。 研究团队的科研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制造系统、机器视觉技术、机器人技术、仿生机构学等,在智能3D机器视觉检测技术、仿生机构动力学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5年研究所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2项,其他项目1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600多万元。 | 王海舰 高兴宇 李雪梅 张存吉 邓仕超 李文杰 彭艳华 廖 斌 丁 畅 黄 扬 许晨旸 |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机械动力学研究团队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机械动力学团队结合广西汽车千亿元产业需求,整合学院相关研究人员和团队,形成了“产品快速设计”、 “机械精度设计”、“电动汽车智能驾驶”等主要研究方向。结合广西区千亿元产业等重大需求,研究所先后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等区内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与校企合作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广西区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黄美发 刘夫云 孙永厚 匡 兵 庄未 黄用华 景 晖 杨运泽 刘溯奇 唐哲敏 王刚 |
功率电子及机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团队
功率电子及机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团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特色领域,研究电子系统热控制理论及技术、先进热疏导方法及技术、高精度热物性测试方法及技术、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可靠性技术、汽车先进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与国内几大知名科研院所、华为、中兴等单位以及区内龙头企业东风柳汽、柳工、广西交科集团等等建立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成果丰硕,并得到推广应用。 近5年来本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10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6项,其他项目10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公开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近100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2人。 | 张平 蒋占四 莫秋云 唐荣江 李锐锋 何水龙 姚嘉 卢 伟 陈孟君 胡超凡 |
先进电子制造技术研究团队
先进电子制造研究团队,现有教师4人、博士生2人、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团队负责人为潘开林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领域:先进电子制造技术(微纳电子封装与组装、光电与微波器件封装及可靠性、电子制造数字孪生技术、激光微连接工艺及可靠性等)。在先进封装技术、热风再流焊、激光再流焊等研究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和教学工作。 近年来,团队主持或联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横向项目二十余项。所长潘开林教授现任沙巴足球(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副校长;为沙巴足球(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微纳电子封装技术创新学术团队带头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计划资助人选、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获得第十一届广西青年科技奖。曾任SMTA(国际表面组装技术协会)中国执委会执委、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电子分会副理事长、国际封装技术(ICEPT-HDP)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等,现担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等。 | 潘开林 龚雨兵 黄伟 |
制造过程智能化装备成套技术研究团队 |
制造过程智能化装备成套技术研究团队拥有广西区级科研平台2个,承担了“广西矿粉加工过程控制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团队面向国内稀土深加工智能化、高性能机器人、高性能传感器的短板和需求,开展稀土深加工智能制造一体化及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在线检测及自动化装备、高性能传感器研制。 团队现有固定教师15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9人、中级2人。主持科研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10项,科技部、工信部、区科技厅项目38项,区工信委项目14项,其余地厅级项目32项,企业委托项目55项。获授权知识产权161件,其中发明专利55件,实用新型97件,软件著作权9件。发表论文100多篇,SCI、EI收录50多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获科技进步奖、发明奖7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团队历经7年,研制成功“稀土熔盐电解自动化装备+数字孪生系统+数字化车间”,产品集成电解过程上下料、电解炉控制、生产管理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尚无竞争对手。产品属于科技部《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范畴。 | 徐晋勇 唐焱 王岩 罗奕 莫愁 张应红 胡清钟 唐亮 高鹏 刘士琦 高成 甘勇 |
特种材料激光高效加工技术研究团队 |
特种材料激光高效加工技术研究团队瞄准微电子、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光伏等战略新兴领域的难加工材料的高精密、高效率加工需求,聚焦高精密激光加工装备、高效牙科治疗器械开发、激光增材制造、异种材料激光焊接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二十余项,总到位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在国际领域类期刊和领域内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公开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近60件。该团队被评为“2017年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龙芋宏教授入选2017年“广西高校卓越学者”。 | 龙芋宏 鲍家定 葛进国 |
智能化电器与电力电子研究团队 |
智能化电器与电力电子研究团队,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本团队深耕智能电器与电工新技术、智能配电网、电力电子与电气控制、功率器件封装及可靠性等领域的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工学博士7人,博士后7人。 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广西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团队科研人员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较为丰富,重视与工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 | 范兴明 刘阳升 吴军科 张鑫 谢兴 邱浩 黄乾 黄泽波 诸葛致 |
流体与固体力学研究团队
刘荣 陈雪 陈洋 朱海东 袁帅 伍名裘 王许稳 刘鹏
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团队
黄知超 韦寿祺 张彤 王红 郭振威
精密成形技术及模具研究团队
刘建伟 刘飞 何玉林 韩海媚
电子束装备及工艺研究团队
刘海浪 李少林 彭治国 黄彩敏
先进电子制造工艺创新技术研究团队
李春泉 李彩林 马孝松
材料热处理及高能束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现有教师9人,其中博导、硕导共4人,1人为广西教学名师。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5人。 团队主要从事高能电子束装备研发、电子束表面改性、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团队立足“四个面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能束材料作用过程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技术为主线,以基于数值模拟仿真与实验技术为特色研究手段,涵盖表面纳米化、表面热处理(表面相变硬化)、表面熔覆、表面合金化、表面非晶化、冲击淬火和表面抛光强化等方面的研究。团队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横向课题等多项。出版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二区以上高水平论文20余篇。近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其中有多名研究生考取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另有两名博士在双一流高校的院士专家团队、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 魏德强 王荣 卢健 陈虎城 |
仿生学与复杂机电系统控制研究所
周祖鹏
其他导师
陈岳林 黄春跃 李海标 何少佳 莫金海